基于时空光学相位(S.T.O.P)技术的戴美克动态光学膜可以避免视网膜对近视防控光学信号产生适应性,从而减缓近视进展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效果。光学膜的光学元件具有随方位角变化的屈光力分布,在周边治疗区域呈旋转不对称排列。光学膜创新性光学设计以及对配戴的光学膜进行定期更换为眼睛提供了动态光学信号。
本研究旨在证明光学膜的动态特征对视网膜的影响,并与两种传统静态离焦镜片进行对照。
使用定制的台式模型眼(图1)分别测量应用于单光眼镜镜片(-3.0D)光学膜上AF和AE光学元件(图2)以及两种多点微透镜设计,即HAL(Stell,-3.0D)和DIMS(MiYO,-3.0D)的广角点扩散函数(PSF)矩阵(沿水平和垂直视场子午线5°步长±25°)。
图1
图2
两种光学元件AF和AE的方位角变化光焦度分别在1.0D-5.0D之间产生史氏光锥和部分模糊光锥。对照组镜片的微透镜在视网膜前3.0D处产生焦点。通过HAL和DIMS这两种对照组镜片获得的宽视场PSF矩阵图像在水平和垂直视野子午线上保持相对恒定,在视网膜上产生静态光学信号。相比之下,通过AF和AE光学膜获得的宽视场PSF图像在两个视野子午线上变化,在视网膜上产生动态光学信号(图3)。
图3
对照组镜片在台式模型眼上进行的PSF测量显示视网膜上存在静态光学信号,这可能导致光学信号饱和,并可能随时间降低近视防控效果。相反,应用于单光镜片的S.T.O.P光学膜的测量显示视网膜上存在时空变化或动态光学信号。光学膜的这些动态特征在自然眼球运动、光学膜设计变化或光学膜方向变化过程中出现,不仅旨在减缓近视进展,还旨在减少视网膜对近视防控光学信号产生适应性。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多中心RCT临床试验,以评估利用S.T.O.P光学膜技术的眼镜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