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人群视觉负荷显著增加导致屈光不正患病率持续攀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近视发病率呈低龄化趋势,其中散光的高共患率加剧了屈光矫正的复杂性。散光不仅会诱发视疲劳(表现为眼痛、头痛及注意力下降)降低视觉效能,更可能加速近视进展。值得注意的是,逆规散光(ATR)及高度散光被证实为近视快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本项基于学龄儿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n=10,732,随访周期5年)进一步揭示散光与近视进展的关系。
作者:Dong Liang,1 Bei Du,2 Tsz-Wing Leung,1,3,4 Zhuzhu Liu,2 Qiang Su,2 Nan Jin,2 Ziyu Zhang,2 Mingguang He,1,3,4 Hua Yan,5–8 Ruihua Wei,2 and Chea-Su Kee1,3,4
1.香港理工大学眼视光学院;
2.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3.香港理工大学RCSV研究中心;
4.天津市眼外伤重点实验室;
5.教育部眼病国际联合实验室;
6.天津市眼科健康与眼病研究所。
本论文已于2024年11月在《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Research》期刊上发表。
散光作为全球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与多种眼部及视觉障碍相关,且与近视发展存在联系,但早期散光对眼轴增长的影响及散光与球性屈光不正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因此开展此项研究。
研究设计:2018-2022年在中国天津7所学校进行年度视力筛查,因疫情2020和2022年数据有缺失,最终纳入10732名5-16岁儿童,按年龄分为较年轻组(<11岁,n=7880)和较年长组(≥11岁,n =2852)。
测量指标与工具:由专业人员操作,用Lenstar900生物测量仪测眼轴长度(AL),2018-2020用Spot Vision Screener、2021-2022年用KR-800 自动验光仪测非睫状肌麻痹自动验光,取右眼数据计算眼轴和球镜等效屈光度(SER)年进展率。
分组方式:按散光程度(无、低、高)、轴位(顺规、逆规、斜向)和球性屈光不正类型(复合远视、复合近视、其他)对儿童分组,并进行亚组分析。
散光对眼轴增长的总体影响:在所有年龄组和散光程度中,逆规散光眼轴增长最快,其次是斜向和顺规散光。高散光度数和逆规散光与眼轴进展显著相关,但散光对眼轴进展的影响因球性屈光不正类型而异,在复合近视眼中增加眼轴进展,在复合远视眼中降低进展。
散光度数对近视进展的影响:在复合远视和复合近视眼中,顺规散光度数与眼轴进展显著相关但作用相反,在复合远视组高顺规散光使眼轴进展降低,在复合近视组则使进展增加;在其他屈光不正正视眼中,高顺规散光与更近视的等效球镜度进展相关。对复合近视亚组进一步分层,发现近视程度对眼轴进展有主效应,但与散光度数无显著交互作用。
散光轴位对近视进展的影响:虽有逆规和斜向散光比顺规散光轴增长更快的趋势,但在各组合中散光轴位与球性屈光不正对眼轴进展的交互作用及轴位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性别差异对近视进展的影响:性别与散光度数或轴位对眼轴进展无显著交互作用,但有显著主效应,在顺规散光度数分层和轴位分层时,较年轻组和组合中男性眼轴进展比女性快。
散光的基线度数和轴位与儿童眼轴增长显著相关,且受球性屈光不正影响,高度数和逆规散光在复合近视眼中与眼轴增长加快有关,在复合远视眼中则相反。此研究为儿童屈光不正的个性化管理和干预策略提供了依据,但研究存在非睫状肌麻痹验光可能有偏差、缺乏习惯性眼镜处方记录、部分散光类型样本量有限等局限性。
以下是该论文原文的阅读链接二维码。